塑料瓶盖、吸管、塑料袋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东西,往往成为杀害海洋生物的元凶。每年有1.5亿吨的塑料垃圾“消失”,它们去了哪里?根据对中国生产的海盐进行分析,研究者在每千克盐中发现了数百颗微小的塑料颗粒。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推荐营养用量,消费者每年平均会吃下大约1000颗的塑料微粒,而对于经常吃贝类的人来说,每年可能吃下最多达11000颗塑料微粒。
海洋中的塑料微粒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大块塑料垃圾的分解,包括塑料瓶和工业塑料垃圾;二是添加到磨砂洗面奶、乳液、牙膏等化妆品中的微小颗粒。塑料颗粒的大小通常在5毫米以下,绝大部分十分微小,甚至肉眼无法看到。
根据对海盐进行检验,同时也分析湖盐、岩盐和井盐,发现每千克海盐中含有550到681颗塑料微粒。甚至岩盐和井盐也受到了污染,每千克盐中最高可发现204颗塑料微粒。科学家拍摄了塑料微粒被浮游生物吞食的瞬间。浮游生物体内的塑料微粒会随着食物链的一步步上升而在高级生物体内不断的富集,细思极恐。
在南太平洋发现的第四个垃圾带,其面积可能是美国加州的2倍多,成为海洋污染的新标志。其中在人们在第一个垃圾带里发现了大量轮胎。此法国纪录片《海洋》中的一个场景:导演带着自己的孩子走在标本馆里,镜头闪过一个又一个动物标本,旁白只有一个单词 “Extinction”,之后镜头从单个动物闪现到全景,原来海洋中这么多的动物已经永远的消失了。这只是人类所能记录到的,那些还没有记录到就已经消失的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