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机(1542年-1616年)明朝晋江浮桥(今福建泉州市鲤城区)人。[bai]李廷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李廷机为人向以严为主,明史记其“遇事有执,尤廉洁,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为政是以“清、慎、勤”著称.李廷机主持浙江乡试与官吏考核时,杜绝舞弊。任职南京时,罢免杂税,商界复苏;解决被南京主帅成山堵断的长江河道,复民生计;捕捉“恶虎”李文政戍边, 为民除害;用财政盈余,修葺罗城、公署、考场、庙宇等公共建筑。北京任内,革除贡使车马费;停发高丽戍饷;整顿殿试场所;扩建馆舍等。
叶向高(1559年-1627年)明代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明末政局病入膏肓,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贪污腐化,行政不作为,叶向高入阁之后,看到内库金银堆积如山,对边防缺饷置之不理,兵饷无人发放;各地解来的饷银无人签收;国外使节来访无人接待;狱囚积至千人无人问断;一些官员罢免、致仕后多未增补,造成官署空虚。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央六部仅尚书就缺了五名,都御史缺员长达八年以上,布政司、按察司缺员五六十名,锦衣卫长期没有一个法官,地方政府缺员更在一半以上,国家的行政机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为了使内阁能有效运转,叶向高绞尽脑汁,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起,请求增补阁员的奏疏多达一百本以上,疏言词十分痛切,直陈国家危机,请求皇帝增阁臣,补缺官,整顿吏治,铲除积弊。在叶向高的强烈要求之下最终获得到皇帝应允。
蒋德璟(1593~1646)明朝福建泉州晋江人。他体恤民艰,重视农业生产,以拯百姓为已行。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朝廷幕僚,浑浑噩噩,农民揭竿而起,统治者为了苟延残喘,以各种名目把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蒋德璟提出了不少匡正时弊的建议,如制止占取民田,鼓励垦荒,巩固统治,防止天变。蒋德璟善于理财治兵,留心国计,竭尽心力,为人秉公持正,善于荐贤举贤,对朝廷忠心耿耿,可惜那个时候明廷气数将尽,无药可救,蒋德璟这些呕心沥血的建议,只有束诸高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