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这年,他找到自己的归属,加入一个志愿团体,每天接受类似军事化的锻炼。
别看莫迪此时年纪还小,决心却异常坚定,颇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那个意思。再加上终于找到可以抱团的组织,他更加坚守信念,将“不认命”作为人生第一信条。
莫迪的这些想法,完全得不到身边亲友的理解,他们已经习惯性麻木,反而认为低种姓只配过这样的日子。
在印度,普遍12、13岁要定亲,到了15岁就可以成婚。父母才不管他每天在做什么“白日梦”,在他13岁这年,直接给他定下一门亲事。
之后,莫迪一直拒绝成婚,然而,却没有丝毫作用。此时羽翼未丰的莫迪,只能屈从家里,18岁的莫迪,心不甘情不愿地结了婚。
17岁的贾苏达进门以后,只与丈夫相处了3个月,期间莫迪反复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加入的志愿团体,最重要的规定便是“禁欲”,他们认为欲望会阻碍自己的追求。
最终,结婚3个月后,莫迪才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家。问题来了,你早干啥去了?现在才下定决心,是不是有点晚了,贾苏达没进门之前,你怎么不离家出走哪!
让我想到电视剧经典桥段,总是在结婚以后,才开始坚决反抗“包办婚姻”。自己一溜烟跑了,理由还挺大义凛然:“追求自我”,人家女方可倒了八辈子大霉啦!
你倒是带着人家一起追求呀!好事咋只想自己。莫迪就是这样,不管不顾,跑去志愿团从事宣传类工作,看到没,连固定工作都有了!
莫迪在志愿团扎根,开始一路向上攀爬,从始至终,他对外的身份,都是一个独身者。一个为了梦想,为了民众而选择不婚的高尚男人。
被抛弃的贾苏达,由于没有文化,根本找不到什么工作。而作为深受毒害的印度妇女,贾苏达秉承丈夫为天,从一而终的想法。